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 东汉末年,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于战乱中被匈奴人掳去,十二年后方由曹操派人接回中原。此明摹宋本《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图》描绘的便是这一故事。画卷按胡笳十八拍诗(唐刘商撰),一拍一图,以连环绘画的方式逐个展开。此卷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,末有张大千跋。 此卷其中第三、第五、第十三、第十八等四图与波士顿美术馆所藏《文姬归汉图》残册的构图和人物形象几乎完全相同。据考证,后者为南宋初年作品,此卷即为其摹本。另外,日本奈良也藏有一卷完整的《胡笳十八拍图》,构图与人物形象也与此卷完全相同,可以推测出也是波士顿美术馆所藏册页的摹本。图卷的描绘方法以勾线为主,辅以墨染,设色淡雅,墨色相互掩映,相得益彰。卷前有清高宗乾隆帝题记,并钤“乾隆鉴赏”等印。 推究「文姬归汉」题材之特别风行于南宋,殆因绍兴十一年(1141),宋金缔结和平盟约,双方暂时中止多年来的征战,并成功地将高宗生母韦太后迎回,其中还包括徽、钦二宗,以及一干嫔妃的遗骸骨灰。基于这桩重大事件的激荡,宫廷画家乃频频「藉古喻今」,描绘历史故实。个中深意,除了欲迎合上意,博取共鸣外;实则,以当时朝野上下,率皆企盼汉族复兴,拯救北地亲旧的情势看来,历史故事画之所以风行,确实有其强烈的时代需求。 大致内容 乾隆题: 《琴曲歌辞·胡笳十八拍》(唐·刘商撰) 第一拍 第二拍 第三拍 第四拍 第五拍 第六拍 第七拍 第八拍 第九拍 第十拍 第十一拍 第十二拍 第十三拍 第十四拍 第十五拍 第十六拍 第十七拍 第十八拍 张大千跋: 此画卷原始尺寸:29.2X1544.5厘米,TIF格式图片尺寸:166134X3936像素,JPG格式图片尺寸:65500X1552像素。 蔡琰,字文姬,又字昭姬。生卒年不详。东汉陈留郡圉县人,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。初嫁于卫仲道,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,后值因匈奴入侵,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,嫁给匈奴人,并生育了两个儿子。十二年后,曹操统一北方,用重金将蔡琰赎回,并将其嫁给董祀。蔡琰同时擅长文学、音乐、书法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有《蔡文姬集》一卷,但已经失传。 刘商,唐代诗人、画家,字子夏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大历(七六六至七七九)间进士。官礼部郎中。能文善画,诗以乐府见长。刘商的诗歌作品很多,代表作有《琴曲歌辞·胡笳十八拍》,这是他罢庐州合肥县令后所作,约写于大历四五年(769—770)。 注:此PDF文件包含详细气泡注释。整理来源于: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。现藏于: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Z0OMCs36ixanorCwQSSojA
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赠送24史 提取码:v3fo 感谢关注。 |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